春秋时期,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,都想在乱世中称霸一方。在西边,秦国逐渐崛起,而带领秦国走上强大之路的关键人物,就是秦穆公任好。从公元前659年到公元前621年,他在位三十多年,用自己的智慧和胸襟,书写了一段属于秦国的传奇。
秦穆公这人,最大的本事就是会用人。他重用百里奚、蹇叔、由余这些能人做谋臣,一心想着向东发展,扩大秦国的地盘。可东边的晋国也不是吃素的,作为当时的强国,晋国就像一堵墙,挡在秦国向东扩张的路上。两国为了利益,时不时就掐架,关系那叫一个错综复杂。
秦穆公在位第九年,晋国出乱子了。国君的俩儿子重耳和夷吾,为了保命逃到国外。夷吾想回国当国君,就派人找秦穆公帮忙,还拍着胸脯保证:“只要您助我上位,黄河以西的八座城池,双手奉上!”秦穆公寻思这买卖划算,派百里奚带兵护送夷吾回国。谁能想到,夷吾一当上国君(史称晋惠公),立马翻脸不认人,不仅不割地,还把秦穆公的使者给杀了。大臣们气得跳脚,嚷嚷着要出兵教训晋国,可秦穆公却摆摆手:时机未到,再等等。
展开剩余67%没多久,晋国闹起了大饥荒,百姓饿得吃不上饭,国君没办法,厚着脸皮来秦国借粮食。秦国大臣们意见不一,有人说:“晋国背信弃义,正好趁他们虚弱,出兵灭了他们!”秦穆公转头问百里奚的看法,百里奚说了句实在话:“夷吾那小子得罪您,但晋国的老百姓没犯错啊!”秦穆公一拍大腿,就这么定了!秦国的车船满载粮食,从国都一路排到晋国国都,送粮队伍一眼望不到头。这事儿传开,大伙都夸秦穆公心眼好,有仁爱之心。
谁能料到,风水轮流转。第二年,秦国也闹饥荒了,秦穆公派人去晋国借粮,想着之前自己帮过晋国,怎么也能得到点回报。哪知道晋惠公夷吾压根不讲道义,和大臣一合计,竟然决定趁着秦国饥荒,发兵攻打!秦穆公气得火冒三丈,亲自披挂上阵,迎战晋军。
这年九月,秦晋两军在晋国边境碰上了,一场大战一触即发。混战中,晋惠公的战马不小心陷进泥沼,怎么也挣脱不出来。秦穆公瞅准机会,带着手下就想冲过去活捉夷吾。可晋军反应也快,很快包围上来,秦穆公不仅没抓到人,自己还受了伤,眼看就要交代在这儿。
千钧一发之际,突然杀出来一支三百人的敢死队。这些人不要命地冲进包围圈,左砍右杀,不仅救出了秦穆公,还反手把晋惠公给活捉了!这戏剧性的反转,让战局瞬间扭转。说到这儿,就得提提这三百勇士的来历。原来,之前秦穆公走失了一匹好马,被国都附近的三百多个乡下人逮住杀了吃肉。官府要严惩这些人,秦穆公却大手一挥:“不能为了牲畜伤人性命!听说吃马肉不喝酒会生病,给他们送点酒去。”这三百人感动得不行,得知秦晋交战,二话不说就自愿参军。关键时刻,他们用命报答了秦穆公的恩情。
秦穆公抓了晋惠公,本想杀了祭天,可架不住各方求情。周天子派使者来说情,毕竟都是诸侯,得给点面子;更关键的是,秦穆公的夫人是晋惠公的姐姐,她穿着丧服,光着脚,哭着求秦穆公放人。秦穆公长叹一声:“罢了罢了,本以为抓了夷吾是件大好事,现在天子求情,夫人担心,还是放了他吧。”晋惠公这下学乖了,乖乖献出黄河以西的土地。经此一战,秦国的疆土终于扩展到了黄河边上,实力大增。
秦穆公的故事,讲的不只是打打杀杀,更是一个国君的胸襟、谋略和眼光。他用自己的方式,为秦国后来的强大,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发布于:山东省启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